12月10日晚,由音乐学院声乐教研室主办的“中国声乐发展的文化思考--第七届全国民族声乐综述”专题讲座,于滁州学院北区校综合楼217举行。音乐学院庄虹子副教授担任本场讲座的主讲人。
庄虹子老师结合自身与会经历,详细介绍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研究会的概况和发展,并配以图片展示第七届全国民族声乐论坛中精彩的主题讲座、艺术实践等画面。
庄老师阐述了中国声乐的概念,并以此引出中国声乐不断发展的文化思考,同时强调需要始终坚持唱法的科学性。解释了中国声乐的六门功课分别为:汉字、汉语言;诗词;书法、绘画;戏曲、曲艺;民族乐器、民歌和民族舞蹈。对于汉字、汉语言,庄老师以“愁”字为例,生动地解说了这个汉字设计的内涵,赞叹汉字的博大精深。谈及诗词,庄老师强调朗诵的重要性在于共鸣的最大化,语调的抑扬顿挫与起承转合,更能够营造意境、抒发感情,同时列举了《枫桥夜泊》这首经典名诗,便于同学们深入的理解。通过向同学们展示范增的扇面和齐白石的国画,庄老师让大家明白书法绘画中“造境”、“留白”的意义。而民族器乐则有助于音乐感知力和表现力的提高,使学生对风土人情、音乐性格、表演手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。
中国声乐博大精深,不断发展,给我们的文化思考还在继续,如何演绎好中国声乐,需要更多音乐者的追求,探索。本次讲座激发了学生对于民族声乐地学习兴趣,也真正地引发他们对中国声乐发展的文化思考,对学生学习声乐有相当大的裨益。